违法行为,指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规范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经济违法、刑事违法等五种类型。违法行为也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违反一切有效法律,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形;狭义上,违法仅指违反民法、行政法相关法律的情形,不包括违反《刑法》的情形(违反刑法应称之为犯罪)。
违法行为不都是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违法行为包括违法和犯罪,后两者都属于危害社会的行为,区别在于违法是指那些危害不大,没有触及刑律,不受刑事处罚的行为;而犯罪,不仅对社会有较大危害,而且是触犯了刑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特殊性,无效行政行为存在“明显而重大”的违法事由,比一般的违法行政行为严重得多,社会危害性也大得多,因此也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