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病学是精神病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精神障碍者在法律事务中的责任能力及精神状态鉴定,又称法医精神病学。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司法鉴定判定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诉讼能力、作证能力及服刑能力等法律能力,为司法审判提供依据 。学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开展鉴定活动,涉及精神损伤程度、因果关系、诈病鉴别及监护必要性评估等多维度分析 。鉴定中多见反应性精神病、短暂性精神活动障碍等特殊临床表现,需与精神疾病伪装行为进行专业甄别。
1986年刘协和教授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同年开始承担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工作,累计完成超万例案件鉴定。学科发展过程中,司法部相继颁布《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2016)和《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指南》(2019),规范鉴定流程及评定标准。2016年教研室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法医精神病学》第四版,系统完善学科理论体系。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心理状态跟踪、诊断辅助等领域,提升鉴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