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术语
-
调解(Conciliation)
调解指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停疏导,通过说服教育、劝导协商促成各方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我国现行调解制度包含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人民调解四种法定形式,分别由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依法主持实施。该方式具有柔性、高效的特点,需遵循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自愿协商的基本原则。[ 详细 ]
-
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
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是道路交通事故的简称,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事故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简称违法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交通事故不仅是由不特定的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 详细 ]
-
遗嘱(testament,last will)
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详细解释: 1、谓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2、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详细 ]
-
夫妻共同财产(communal estate)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除法律特别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950年,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发布,规定了“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只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制,没有涉及约定财产。1980年,婚姻法不仅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制,还规定了约定财产制,并赋予约定财产制优于法...[ 详细 ]
-
继承(inherit)
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内容取得死者财产权益的行为,包含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两种形式: 1.法定继承遵循顺序原则,当被继承人子女先于其死亡时,代位继承制度允许该子女的直系血亲代为行使继承权。 2.遗产范围涵盖死者遗留的全部个人财产及法定权益,表现形式包含动产、不动产及知识产权等。 继承权的实现需满足时间要件,即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主体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 详细 ]
-
肖像权(Portraiture right)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以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享有的制作、使用、公开以及许可他人使用自己肖像的具体人格权。肖像权的内容包括: 1、制作权,权利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制作自己的肖像,如自拍。 2、使用权,权利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依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如何使用,如自我欣赏。 3、公开权,权利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肖像是否可以公开,怎样进行公开。 4、许可他人使用权,权利人可以...[ 详细 ]
-
合同解除(rescission of a contract)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为。合同一旦签约,具有国家法律保护。 合同解除分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解除是合同之债终止的事由之一,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时,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实在困难,若履行即显失公平,法院裁决合同消灭的现象。这种解除与一般意义上的解除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变更原则加以认定,而不是...[ 详细 ]
-
购买权(purchase right)
尽管出租人可以将租赁房屋与其他房屋或者附属设施捆绑出售,但承租人仍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当承租人与共有人或者人民政府之间发生优先购买权冲突时,应当使共有人优先于承租人、承租人优先于人民政府行使其优先购买权。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后,如何予以救济,应依具体情况而定。[ 详细 ]
-
赠与(give property to others gratuitously)
赠与是赠与人将财产无偿转移至受赠人并经其接受的法律行为,核心在于财产所有权的单方让渡,需通过赠与合同确立。其本质为诺成性合同,承诺即成立,不以实际交付为要件,未来可获财产也可作为标的。 赠与合同具有无偿性与单务性,赠与人无对价义务,受赠人纯获利益。法律赋予赠与人撤销权以平衡权益:任意撤销权适用于财产转移前(公证或公益性质赠与除外),法定撤销权则针对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等情形,且受除斥期间限制。特...[ 详细 ]
-
试用买卖(Try to buy and sell)
试用买卖是指约定买受人先行试用标的物,然后在一定期间内再决定是否购买的买卖合同。例如:甲向乙出售某种产品,约定乙在试用一周内再决定是否购买,该买卖即为试用买卖。这种买卖常见于某些新产品的推销销售领域。 试用买卖与一般买卖相比,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试用买卖约定由买受人享有先行试用标的物的权利。在一般买卖中,出卖人并无让买受人试用标的物的义务;而在试用买卖中,出卖人于买卖成立前有义务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 详细 ]
-
违约(default)
违约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构成违约责任的基本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方需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其核心特征包括主体特定性、以有效合同为前提以及对合同债权的侵害性。 违约行为分为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前者指履行期前明确或默示不履约的情形,后者涵盖不履行、不符合约定履行及违反附随义务等形态。免责条款主要适用于不可抗力,但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仍需担责。司法...[ 详细 ]
-
违约金(liquidated damages)
违约金,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按照合同的约定,为其违约行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一般分为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两者均属于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在数额限制上,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按约定支付违约金,但存在过高于损失需要适当减少或过低于损失需要适当增加时,计入担保范围的违约金应当以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最终确定的数额为准。违约金的标的物通常是金钱,但是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 详细 ]
-
定金(earnest money; hard money)
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的,为保证债权的实现,由一方在履行前预先向对方给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其他代替物。定金是担保的一种。由于定金是预先交付的,定金的数额在事先也是明确的,因此通过定金罚则的运用可以督促双方自觉履行,起到担保作用。[ 详细 ]
-
所有权(ownership)
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最为重要的物权形式。所有权是最重要的物权与财产权,它是交易发生的前提,也是交易追求的结果。[ 详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 详细 ]
-
抵押(mortgage)
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以书面约定不转移财产占有,将其作为债权担保的法律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依法通过折价、拍卖或变卖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抵押财产包括不动产(如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动产(如设备、交通工具)及法定财产权利,禁止抵押土地所有权、公益设施等。抵押合同须明确主债权种类、抵押物详情等要素,部分类型需办理登记方可生效。最高额抵押允许在约定期限内为连续债权...[ 详细 ]
-
合同(contract)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第三编规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详细 ]
-
法律效力(legal effect)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显然,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当然地具有一定的...[ 详细 ]
-
居住权(Right to live)
居住权是《民法典》物权编新增的用益物权的种类。居住权是指权利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遗嘱,在他人享有所有权的住宅之上设立的占有、使用该住宅的权利。 居住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特殊性,即居住权人对于权利客体即住宅只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不享有收益的权利,不能以此进行出租等营利活动。[ 详细 ]
-
使用权(rights of use)
使用权,shǐ yòng quán,意思是不改变财产的所有权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权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愿而转移给他人。如我国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授权,对其所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有使用权。 房屋使用权,是指房主按照住房性能对房屋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同样通过一定法律契约,非房屋所有权人也可获得房屋的使用权。房主将房屋租给他人使用,并不...[ 详细 ]
法律咨询FAQ
- “两高一部”明确盗用身份证办手机卡银行卡等属于犯罪
- 证监会发布新版证券市场禁入规定
- 这些行为属于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出新规
- 最高检、司法部、全国律协推动构建良性互动新型检律关系
- 最高法发布互联网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 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成立
- 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将于6月23日开始网上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怎么建?官方指南来了
- 不具备用工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请求其与发包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能否支持?
- 处理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责任与侵权赔偿责任的竞合,是否可“兼得”?
- 个人之间劳务关系,因劳务受到人身损害的,应当如何处理?
- 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养老金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 以应当订立而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由请求支付二倍工资,是否予以支持?
- 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是否受仲裁时效限制?
- 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未再签订劳动合同,后续发生劳动纠纷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应否支持?
-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何掌握二倍工资的起算点?
- 对于未缴纳养老保险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如何计算?
法律FAQ-服务台:
案件委托与咨询
值班律师:李律师 1772153023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8:00
网站合作与反馈
E-mail:21226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