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术语
-
普通法 (common law)
普通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触。有多种含义:在中国,通常指次于宪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对全国一致适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是与特别法(即仅对特定身份的人、特定事项、特定时间或特定地区适用的法律)相对称。在西方国家的法学中,普通法是指最早在英国12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判例形式出现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 详细 ]
-
判例法 (case law; precedent )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的重要法律渊源,指可作为先例据以决案的法院判决,与制定法相对并具有规范效力。其核心原则为“遵循先例”,要求法院在审理同类案件时受上级法院判例约束,本院判例也需保持一致,通过司法判决形成法律规则。 根据判例法制度,判决中的法律规则不仅适用于个案,还作为先例约束后续同类案件。判决书包含具有约束力的判决理由和仅具参考价值的附署意见。英国上议院1966年确立推翻旧判例的机制,允许在特殊情况下突破...[ 详细 ]
-
法律文件(Legal document)
法律文件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授权机构制定,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其效力等级遵循宪法最高、法律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等原则,特殊情况下自治条例和经济特区法规可优先适用。 根据2025年最新资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调整适用决定等重要法律文件,同时完成《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审议报告,体现...[ 详细 ]
-
制定法( statute)
制定法又称成文法,指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表现为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习惯指经有权的国家机关以一定方式认可,赋予其规范效力的习惯或者惯例。现行我国大部分法律为制定法。制定法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国家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法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表现为成文形式的法律,又称为成文法。[ 详细 ]
-
律师见证书(Notarization by Attorney)
律师见证业务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律师业务之一, 例如,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与我国公司、企业签订重大企业签订重大的经济、贸易、 技术、文化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常常邀请律师给予见证。律师见证的意义在于,不但能够促使当事人认真、严肃地对待所实施的法律行为,增加其责任感,从而保证双方建立的法律关系的合法性、稳定性,而且有利于执行。如果事后一旦发生纠纷,见证律师就可以为人民法院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 大致包...[ 详细 ]
-
无罪辩护(Pleaded not guilty)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辩护观点被法院采纳,被告人被判决无罪。无罪辩护的原则,是指律师在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详细 ]
-
诉讼证据(Litigation evidence)
诉讼证据是诉讼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真实材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证据被定义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该定义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具有适用性 。 中国三大诉讼法对证据种类作出具体规定:《刑事诉讼法》分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八类,《民事诉讼法》包含视听资料等七类,《行政诉讼法》增设现场笔录类型。所有证据需经法庭审查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未经质证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民事领域实行举证...[ 详细 ]
-
诉讼业务 (litigation practice)
诉讼业务是律师围绕法律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展开的传统法律活动,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构建合理诉讼方案实现委托人认可的诉讼结果,而非单纯追求胜诉。 该业务的法律内容分为法律事实确定与法律适用两部分。由于成文法体系下法律事实常为争议焦点,律师需通过证据整理构建严密论证体系:原告侧重建立立论框架,被告则聚焦驳论策略。诉讼方案需经历案情分析、证据收集及法律调研等环节,同时依托诉讼技巧提升实施效果。 诉讼业务与非讼业...[ 详细 ]
-
申诉状 (complaint; bill of complaint; statement of claim)
申诉状是公民或法人认为已生效的裁判、调解书存在错误时,向人民法院请求复查纠正的司法文书,亦称"诉状",属于审判监督程序的书面申请材料。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法定程序对可能存在错误的案件启动再审,以维护司法公正。 申诉状需包含申诉人及被申诉人信息、原审案号、申诉请求及法律依据等要素,并附副本提交至原审或上级法院。根据案件性质可分为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格式基本统一但需依诉讼类型调整内容。提出申诉不受原裁判是...[ 详细 ]
-
开庭(hold a court;open a court session)
开庭是法学术语,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前准备后,依法在法庭或其他场所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作为审判核心环节,其审理结果形成判决或裁定,经生效后进入执行阶段。 开庭审理以公开为原则,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特别规定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离婚及商业秘密案件可依申请不公开。流程包括法庭调查、辩论、评议和宣判,涵盖当事人陈述、证据展示、质证辩论等步骤 。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庭审观摩等活动,旨在提升应诉能力并强...[ 详细 ]
-
休庭 (adjourn the court; recess)
休庭是法庭审判程序的暂停机制,主要用于庭审人员休息、合议或处理特定程序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休庭可发生于合议庭对证据存疑需调查核实的情形,也可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进入评议阶段时启动。其与延期审理的核心区别在于适用时间:休庭适用于庭审进行中,而延期审理则发生于已通知开庭但未实际审理阶段。[ 详细 ]
-
证券律师(securities lawyer)
证券律师是为企业及机构在证券发行、交易中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主要职责包括出具法律意见书、审查法律文件等,其服务贯穿企业改制重组至证券发行上市的全流程。 证券律师工作涵盖企业改制重组与证券发行上市两大阶段:前者需制定方案、开展尽职调查并规范企业运营;后者需起草招股说明书、协助申报材料及确保合规性。从业者需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证券业务资格证书,并在IPO项目中执行改制方案制定、资料核查、法律文件编制...[ 详细 ]
-
仲裁机构 (arbitration agency)
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双方民事争议,作出仲裁裁决的机构。分为国内仲裁机构和国际仲裁机构,后者又分为全国性的仲裁机构和国际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机构。此外,按仲裁机构的设置情况,国际上进行仲裁的机构有三种:一种是常设仲裁机构,一种是临时仲裁机构,还有一种是专业性仲裁机构。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国共有仲裁机构285家,仲裁员6万多名,其中境外仲裁员3400多名。2024年办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涉外标的额1978亿元。[ 详细 ]
-
资信调查(credit standing investigation)
资信调查亦称为 “信用调查”,信托业务的一种调查活动,即委托人为了避免债务人不能收回的风险,通过银行和征信所调查了解对方的支付能力、信用、资产、经营等情况。调查方式有: ①直接调查,即调查人员与当事人直接接触,当面调查该厂商的资产经营情况及有关资料; ②间接调查,也叫侧面调查,即向该企业的同行,往来银行等询问该企业的银行存、借款及信用情况; ③委托调查。在我国,中国银行往往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对国外商人进行...[ 详细 ]
-
诉讼费用(Litigation costs)
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经济、海事和行政诉讼,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费用。包括:(1)案件受理费;(2)其他诉讼费用。具有经济制裁的性质,是败诉方的当事人对进行诉讼所花费用的合理负担。其中,案件受理费具有国家税收的性质,应列为国库收入。对民事案件依法征收诉讼费用,是世界各国的通例。对此,各国民事诉讼法典中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关于诉讼费用的征收标准、计算方法等问题,则另以单行法规的形...[ 详细 ]
-
自由心证制度( doctrine of discretional evaluation of evidence)
所谓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近年来,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有渐进之势,民事案件中用自由心证审案也见诸报端。围绕自由心证能否成为我国法官判断证据的标准,我国法学界一直颇多争议。但是,实践中自由心证的运用,以及进行的庭审改革,将庭审由原本法官的职权主义模式变为当事人对抗主义模式,都为自由心证的运用提供了土壤。[ 详细 ]
-
自行辩护 (self-defense)
自行辩护是刑事诉讼中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重要方式,指被告人本人针对指控内容,通过反驳、申辩和辩解等手段,说明自身无罪或罪轻的行为。该项权利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在自行辩护过程中,被告人作为主体,直接面对指控,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我辩护权利。[ 详细 ]
-
自诉案件(private-prosecuting case)
自诉案件,公诉案件的对称。即自诉人提起诉讼的案件。中国的自诉案件是告诉才处理的以及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如一般伤害案,公然侮辱、诽谤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重婚案,破坏军婚案,虐待案,遗弃案等。[ 详细 ]
-
追究刑事责任 (investigate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追究刑事责任,是指通过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查究特定人因实施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追究刑事责任的目的在于消除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按法定程序来进行。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 详细 ]
-
专属管辖(exclusive jurisdiction)
专属管辖是地域管辖的一种。法律规定某些案件必须由特定的法院管理,当事人不能以协议的方式加以变更。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与特别管辖不完全相同。世界各国对于专属管辖权的规定,主要表现在家庭、继承和不动产等案件方面。中国民事诉讼的专属管辖有: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登记发生的诉讼,由登记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的诉讼,被继承...[ 详细 ]
法律咨询FAQ
- “两高一部”明确盗用身份证办手机卡银行卡等属于犯罪
- 证监会发布新版证券市场禁入规定
- 这些行为属于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出新规
- 最高检、司法部、全国律协推动构建良性互动新型检律关系
- 最高法发布互联网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 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成立
- 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将于6月23日开始网上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怎么建?官方指南来了
- 不具备用工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请求其与发包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能否支持?
- 处理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责任与侵权赔偿责任的竞合,是否可“兼得”?
- 个人之间劳务关系,因劳务受到人身损害的,应当如何处理?
- 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养老金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 以应当订立而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由请求支付二倍工资,是否予以支持?
- 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是否受仲裁时效限制?
- 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未再签订劳动合同,后续发生劳动纠纷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应否支持?
-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何掌握二倍工资的起算点?
- 对于未缴纳养老保险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如何计算?
法律FAQ-服务台:
案件委托与咨询
值班律师:李律师 1772153023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8:00
网站合作与反馈
E-mail:2122654@qq.com